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可穿戴設備的未來還是個夢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donews
日期:2015-02-05 10:00:18
摘要:如果說2014年可穿戴設備還處于自吹自擂的時代,到了2015年可穿戴設備卻不那么安分,可穿戴的觸手開始伸向移動支付、智能家居、智慧醫(yī)療等等,一場基于可穿戴產品的科技幻想業(yè)已誕生。

  如果說2014年可穿戴設備還處于自吹自擂的時代,到了2015年可穿戴設備卻不那么安分,可穿戴的觸手開始伸向移動支付、智能家居、智慧醫(yī)療等等,一場基于可穿戴產品的科技幻想業(yè)已誕生。以Misfit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制造商,正努力向人們展示可穿戴產品在移動支付、硬件操控等方面的應用場景,可穿戴設備不再和計步器劃上等號。然而就現實而言,可穿戴設備的幻想并沒有那么簡單,還處于襁褓之中的可穿戴儼然在做一場黃粱美夢。

  一、智能手機的時代,可穿戴的機會還渺茫

  經過一年的爆發(fā)期,可穿戴產品的種類和數量亦不可同日而語,用戶開始普遍接受可穿戴產品,投資者頻頻拋出橄欖枝。但和智能手機相比,可穿戴產品依然相形見絀。

  可穿戴產品所幻想的應用場景在智能手機上早已實現并逐漸成熟。先從移動支付說起,互聯網公司開發(fā)的支付軟件成了市場的主宰者,在國外有Square和Facebook二雄相爭,國內則被支付寶和微信瓜分天下,智能手機往往成了這些移動支付軟件的載體,以ApplePay為代表的硬件支付也風生水起。再說智能控制,幾乎所有的智能硬件都把手機當做最主要的控制平臺,就連可穿戴設備也難免如此。而智慧醫(yī)療的發(fā)展仍處于服務階段。

  不少人預測可穿戴將是下一個科技潮流的主角,但不管預言能否成真,如今仍是智能手機的時代。可穿戴設備以配角的姿勢做著主角的夢,廠商描繪的應用場景固然美好,然而主角的地位難以撼動,可穿戴的機會還很渺茫。

  二、飄忽不定的可穿戴如何吸引開發(fā)者

  在可穿戴廠商放出這些誘人的應用場景之前,手機廠商們也早有打算。小米、魅族等手機廠商紛紛開放自己的手機接口,打造所謂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樹繁葉茂的手機廠商已經打出所謂的生態(tài)牌,而飄忽不定的可穿戴廠商該如何吸引開發(fā)者呢。

  擺在可穿戴廠商面前的難題有以下幾個。第一,手機廠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可穿戴廠商更有吸引力,而且可穿戴產品本身就是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部分。第二,不少可穿戴廠商都有開放硬件接口的打算,而可穿戴設備捉襟見肘的銷量和保有量很難和智能手機相比。第三,可穿戴設備的正確方向是什么,從運動到健康再到與傳統(tǒng)穿戴產品的融合,幾乎所有的可穿戴廠商仍處于探索階段,自身發(fā)展前景都不明確的可穿戴產品何以成為操控核心呢。

  致力于智能硬件的開發(fā)者越來越多,相關的開放平臺也日益增多。對于有野心的可穿戴廠商來說在銷量成為短板,核心競爭優(yōu)勢受困的情況下,如何吸引開發(fā)者參與進來確實是一個難題。

  三、可穿戴設備從簡單到復雜的若干難題

  假設可穿戴廠商有能力解決前面所述的種種壁壘,就可穿戴產品而言,想要實現未來的諸多應用場景,必定要從簡單變得復雜。從第一部手機誕生到今天已經近20年之久,相比有些乳臭未干的可穿戴產品必須面臨以下問題。

  1、獨立還是附庸于手機?

  MOTO360和AppleWatch可以說是目前最成功的可穿戴產品,即使如此它們依舊被廠商定義為“手機配件”,畢竟無論哪款產品都是為了豐富手機的功能,這一宗旨在華為、聯想等公司即將發(fā)布的智能手表上依然遵循。當然這只是手機廠商開發(fā)的可穿戴產品,但對于Misfit、Jawbone、Fitbit以及國內的咕咚等主流可穿戴品牌而言,其產品依然難以脫離手機獨立使用。而這就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過度依賴手機無疑是在迎合手機廠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把自身定義為生態(tài)系統(tǒng)里的一部分,這顯然不符合可穿戴廠商開放接口的初衷。而不依賴手機做一款獨立產品,廠商既要保證用戶體驗又要激起用戶的購買欲望,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2、產品復雜之后的續(xù)航問題

  不少可穿戴產品標榜其擁有一周以上的續(xù)航時間,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身功能的簡單,一旦可穿戴產品做得復雜續(xù)航便成了最大的槽點,比如MOTO360.而可穿戴產品想要實現其幻想的應用場景在交互方式上必然有所革新,語音、觸控等傳統(tǒng)交互方式能否滿足小屏幕的需要暫且不論,單純是語音和高清屏幕對電量的需求在目前看來可穿戴產品的體積以難以適應。電池問題制約了智能手機的發(fā)展,而放到可穿戴產品上這一制約將更加鮮明。

  除此之外可穿戴產品還面臨著接入方式和標準問題,筆者認為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很多新技術很難在可穿戴產品上得到大規(guī)模應用,我們賦予一個小玩意太多的期望顯得有些奢侈。

  無論如何可穿戴設備的前景已經成了業(yè)內共識,但在赤裸裸的現實面前,一些可穿戴廠商的野心多少有些不自量力,切莫因為走得太快而錯過了正確的路。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