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lián)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德國電信關停兩國NFC業(yè)務 Apple Pay帶來的沖擊實在巨大

作者:本站收錄
來源:中國通訊網
日期:2017-01-19 09:16:18
摘要:德國電信公司近日透露,已經關閉了在德國推出的基于SIM卡的NFC(近場通信)服務“我的錢包(MyWallet)”,原因是用戶使用情況不佳。而早在去年年初,德國電信已經關停了在斯洛伐克的該服務。

  德國電信公司近日透露,已經關閉了在德國推出的基于SIM卡的NFC(近場通信)服務“我的錢包(MyWallet)”,原因是用戶使用情況不佳。而早在去年年初,德國電信已經關停了在斯洛伐克的該服務。

  近年來,盡管大力布局,但不得不承認,運營商系的NFC業(yè)務開展得并不順利。德國電信此番在本土的退場又為運營商的前路蒙上了一層迷霧。

德國電信關停兩國NFC業(yè)務 Apple Pay帶來的沖擊實在巨大

  等待十年蹣跚起步

  “有哪項業(yè)務等待了十年才起飛?”早在數(shù)年前,法國主導型運營商Orange的一位管理人員就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感慨NFC業(yè)務發(fā)展之不易。而此番退守的德國電信也一度是最為積極發(fā)展NFC的國際運營商之一。

  據(jù)悉,德國移動支付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許多跨國企業(yè)為了搶占市場均投入巨資布局。為了將NFC業(yè)務發(fā)展好,德國電信狠下了一番功夫,為此專門收購了一家電子支付公司ClickandBuy,用于為NFC業(yè)務提供支撐。2014年5月,德國電信在本土推出了“我的錢包”服務,此后將其推廣到斯洛伐克、波蘭和匈牙利等地。

  但數(shù)年的辛苦,并未帶來如期的收益。與金融企業(yè)相比,德國電信這個外行在移動支付領域走得并不順利?!坝脩魧τ谙到y(tǒng)的接受度并不像我們預期的那樣,至今我們只有幾萬用戶。”德國電信一位負責人透露,“市場的發(fā)展遠遠慢于我們之前的預期,盡管大量折扣店加入了合作隊伍,但是在實際的零售情況中,NFC終端的使用率始終達不到我們的預期?!?/p>

  事實上,早在去年2月,德國電信就關停了斯洛伐克的“我的錢包”業(yè)務。去年4月,由于市場競爭導致經營不善,德國電信又關閉了ClickandBuy服務。有分析稱,這是德國電信在NFC業(yè)務道路上后退的一大步。

  運營商大面積退守

  事實上,近年來NFC領域“壞消息”并不鮮見。

  去年年初,谷歌對移動支付戰(zhàn)略進行了重大調整,曾經的明星“谷歌錢包”逐步被邊緣化,“安卓支付”成為谷歌在全世界重點推廣的手機支付工具?!肮雀桢X包”一度被奉為NFC經典模式,其隱退無疑讓人唏噓。

  而安卓支付大力推廣的背后,則是美國運營商的集體退守。2010年11月,美國三家電信巨頭AT&T、T-Mobile和Verizon無線公司組建了合資公司ISIS(后更名為軟卡),用于發(fā)展全國性的移動支付網絡。這種三家巨頭合力深度參與的項目以往在美國移動通信業(yè)并不多見,因此被視為移動支付領域的一件大事。但“軟卡”的路走得更為牽絆,其業(yè)務始終未能打開市場。2015年年初,美國三家巨頭索性對外宣布“軟卡”失利,并決定將其出售給谷歌。2015年3月31日,“軟卡”服務全面停止。三家巨頭建議原有用戶下載“安卓支付”,作為替代。

  而在此前相繼傳出運營商“抱團”發(fā)展NFC的英國、西班牙等地,也并未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

  用戶使用成本過高

  盡管德國電信稱,歐洲不同市場間的NFC發(fā)展差異明顯,別的市場不受此次關停服務影響。但對于該公司的NFC之路,不少專業(yè)人士提出了負面看法,這一態(tài)度甚至指向了整個運營商系。

  據(jù)悉,德國電信當時之所以會選擇基于SIM卡的NFC服務,是考慮到其兼具最高的安全性和最大的便利性,這兩點都是用戶最為看重的。但是德國電信忘記了一點,并不是人人都能使用SIM卡式NFC服務。與掃碼支付(如微信、支付寶)的低門檻特點不同的是,NFC的進入門檻較高。一方面用戶需要有支持NFC功能的終端,另一方面商戶也需要配備兼容的設備,這樣的高成本一直是阻礙NFC起步的一大因素。

  去年,新加坡政府主導了全國的NFC項目,讓用戶可使用基于SIM卡的NFC手機支付地鐵、輕軌和巴士車費,也可在部分零售店消費。但用戶需要花費37.5新元更換SIM卡,有人就抱怨稱:“得不到額外的好處,為什么要花錢換卡?”

  尚未成為業(yè)界標準

  目前看來,雖然電信運營商普遍更為支持SIM卡式NFC,但它并未成為業(yè)界的通行標準。而客觀來說,在移動支付領域,運營商并不是一支主導力量。

  縱觀全球移動支付發(fā)展,運營商取得成績最大的地區(qū)在非洲,其根本原因是非洲等地手機普及率遠遠高于銀行卡普及率,也就是說,在金融企業(yè)深入之前,運營商搶先進入,才有了移動支付業(yè)務的騰飛。然而,有這樣特點的市場畢竟只是少數(shù)。在大多數(shù)銀行卡已經大范圍普及的地區(qū),運營商開展移動支付的難度都非常大。運營商看重的SIM卡式NFC能否成為通行的標準,就成為該項業(yè)務能否迅速打開市場的關鍵。

  但據(jù)德國電信透露,雖然銀行業(yè)對于發(fā)展NFC有很大的熱情,但是并非專注于SIM制式,目前銀行業(yè)對于究竟采用基于云、基于終端、基于SIM卡NFC方式并未達成一致。而且,隨著近幾年國際企業(yè)的積極布局,越來越多的支付手段開始風行,知情人士透露,德國電信甚至開始懷疑業(yè)界是否會將SIM卡式NFC服務作為主流標準采用。這也使得德國電信對于NFC前路信心不足。

  蘋果支付沖擊巨大

  說到NFC業(yè)務,不得不提到蘋果公司。該公司2014年9月9日發(fā)布了NFC移動支付服務Apple Pay。兩年來,該業(yè)務影響巨大,為運營商系NFC之路再添阻力。

  一個月前,Apple Pay負責人珍妮弗·貝莉表示,Apple Pay上線兩年,支持店鋪數(shù)從最開始的4家增至約400萬,占美國零售商的35%,在美國境內支持Apple Pay的發(fā)卡機構已超過1660家。去年9月,Apple Pay上線網頁版,僅用一個月便成為美國第五大線上支付平臺。

  盡管同樣是NFC手段,但Apple Pay事實上繞過了SIM卡,也就是旁路了運營商,其額外搭配的指紋驗證方式安全系數(shù)進一步增加,同時操作簡便,甚至在手機沒電的情況下也能使用,用戶體驗大幅優(yōu)于SIM卡式NFC,給后者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綜合全球移動支付發(fā)展情況來看,確實有運營商主導模式的成功案例,但這多數(shù)局限于特定的市場情況,即市場規(guī)模不大、手機普及率已經達到一定程度,且有大量尚未擁有銀行卡的人群。而在多數(shù)市場,民眾的銀行卡擁有率普遍較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合作模式對于運營商來說則更有助于打開市場。不過綜合來看,NFC方式在安全性、交易時長、使用簡便性等方面要顯著優(yōu)于遠程支付方式。為此,NFC的前景依然可期。從已有實踐來看,為解決標準不統(tǒng)一、終端成本高、與金融機構合作談判困難大等問題,國外運營商普遍經歷了從單兵作戰(zhàn)到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階段。盡管目前來看成績并不顯著,但聯(lián)合其他運營商及上下游廠家的方式,仍然有望幫助運營商加強在標準、商業(yè)分成、終端定制等領域的話語權。

人物訪談